首页 >> 7AHR资讯 >> 行业快报 > 浏览正文

[焦点]农业行业现状:有市场,无人才 90后逐渐“脱农”

更新时间:2012-05-05 热度:9585 来自:西南农业人才网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农业相关招聘会火爆,农业类型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求职者,造就了才市上的“供小于求”现象,部分猎头公司也表示,现在农业相关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极度缺乏,公司主要方向已经转向为农业领域服务。然而真是这样吗,农学相关专业求职者就业很轻松?

一、当前农村现状 留村人士多为老人小孩

时下的中国农村有一个显著特点: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他们既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又因年龄过大而无力耕作,使得更多的土地被荒废。

当前城乡一体化是农村向城市的单向输出,农村的人才、劳动力、资本等持续、单向地向城市流动,这种单向输出加剧了“农民荒”现象。即使是仍然留在农村种地,也以老年农民为主力军,年轻人都不愿种粮了,也不会种粮了,这不禁让人担忧,明天的粮食谁来种?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的专家认为,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农业生产缺乏稳定的后继劳动力队伍,已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严重隐患,未来10-20年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甚至可能给世界带来影响。

青年农民“跳出农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青年一代农民中,“打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加和谋生的主要办法,“迁移并定居城市”日渐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青壮年劳动力由于种地纯收入太低、种地条件太苦和不体面而不愿回村耕种。

农业行业市场现状:有市场,无人才 90后逐渐“脱农”

当前农村如此,农业技术人员也如此,如今农业人才主要集中于较发达地区或其周边,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也也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中去。来自西南农业人才网招聘求职数据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企业要想寻求到一个满意的中层技术管理人才,往往要比发达地区的企业多支付2-3倍的综合成本,一则是因为欠发达地区人才储备实在太少,二则是因为支付的薪资报酬将更多。虽然看似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技术人员获取到的报酬更大,然而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任何人也不想把自己孤立起来,都需要社交,需要融入到“条件更好”的社会氛围中去。之中的各项开支,时间成本往往比发达地区农业技术人才消耗更高。因为工作环境及劳动报酬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悖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企业人才流失率一直在高位,特别是随着2010年下半年CPI持续大幅上涨以来,这类现象更为突出。虽然发达地区占据了较好的地理位置,在人才选择上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这也仅限于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对于更多的中小企业而言,不止企业骨干的“一将难求”,活跃于基层的“千军”也往往只能“望才心叹”。农业人才,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二、农业相关就业市场火爆 人才“匮乏”

报告显示,2012年一季度,四川、重庆、云南等地参加现场招聘及网络招聘的农业类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以种植、园林工程师、养殖技术员、植保土肥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最为旺盛,人才瓶颈已对行业制约明显。另据7AHR数据分析,今年由于春节的提前,招聘旺季在2月就已凸显,并且这种旺势一直持续到4月,一改往年的“金三银四”两月招聘求职旺季。

某学校今年举行春季招聘会上,活跃在现场的主要为2013年毕业的顶岗预就业的学生,使他们在毕业前一年就有机会在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尽早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招聘会上,超过6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设施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基地种植等专业领域近80多个涉农就业岗位,最终有近400名学生找到了心仪的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单位,近50名学生仍在“待价而沽”。

这些现象都表明农业行业求职者似乎都遇到了“春天”,求职者占据了主导地位,招聘市场不再是企业说了算,一个求职者均可以选择多个职位,农业类型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求职者,造就了近几年才市上的“供小于求”现象,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三、院校招收人才逐年增加 重心开始转移到高学历科研学术人才

如见,国内的大中专院校多数都在往“综合型”发展,在部分涉农院校中,农业专业所占比例在逐步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可招考的学生比例逐年在下降,来自于农村的生源减少得更为厉害。另一方面,学校每年都在扩大规模,总的招生人数每年都在上涨,可考生基数开始出现下滑的势头,这之中的差只能由其他非农相关专业来补充,这就造成了如见的大学“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局面。据权威人士估计,在未来几年,部分大学将会出现“无人可招”的困局。

近期,7AHR对部分农业院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进行分析,一般可从事基层农业相关技术服务的本专科毕业生人数变化不大,但从事科研的硕士研究生,博士人才比例曾几何式增长,部分学校每年的扩招比例超过100%,学校的培养中心开始向高学历科研人才转移,量产时代由“本专科”向“硕博”迈进,一个导师一年带几十个学生的现象频频出现。出现这类现象的缘由也是由市场决定的。试看如今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机构,越来越多的职位开始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诸如一些实验室操作人员,办公室文职人员都要求硕士学历。但是学校培养出来的硕士学历人才,只有少部分被这些机构所吸纳,另有极少部分被业内较大的企业聘去做科研,剩下的一部分只有靠自己去寻求发展。据7AHR职业顾问中心数据反馈到,部分学子“考研”目的性不强,毕业当年看到对口专业的职位不好找,然后随大流选择考研,可研究生毕业出来,自己也不知道干什么合适,这类现象在涉农专业的女学生中尤为突出,在久之找不到“科研及学术”相关的职位后,很多拥有专业技术学位的研究生将求职期望放在了一般的“文职”相关职位,这无疑让本来对口人才就少的农业行业更加缺乏专业人才。目前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盲目”高要求,将会造就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远离专业相关职位,久之不从事专业相关领域工作,所学专业知识也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被忘却,受损的不止是专业知识,还有那不再复返的时光。高级人才“高不成,低不就”,基础人才匮乏的现象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将持续。

四、求职者上大学不再难 对工作环境要求日益提高

进入21世界,随着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子都可以进入大学学习深造。目前,大学及职场开始以90后为主。90后多为独生子女,随着农村物质条件的改善,毕业找一份工作不再是难事,他们更注重心理层次的满足,普遍爱打短工,流动性比较高,要么因为“做得不开心就换地方”,要么“赚到钱就应该享受一下,等钱花光了再找工作”。

由于“90后”逐渐成为求职主力军,这一群体对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等方面要求较高,而农业市场需求缺口最大的是基层销售、基层技术服务等岗位与其就业期望有大差距,通过“高考”跳出农村,很多人不再愿意回到农村去开展工作,未来结构性的就业矛盾问题依旧突出。通过“回乡创业”,将所学知识造福周围乡亲的农业人才目前所在比例仍然较小。

农业行业市场现状:有市场,无人才 90后逐渐“脱农”

农业行业目前正在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发展,一方面多数企业都在艰难地成长,另一方面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求职者对薪资有了更高的期望,加上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普遍低于其他行业,因此造就了农业行业基层岗位的高离职率,在种种现实面前,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人员选择了离开农业的队伍。据麦可思近期发布的关于2011届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在短短1年时间内,有超过三成的人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必然的关联,较于其他专业,身份特殊的农业相关专业人才,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较低的薪酬,他们跳出“农业行业”的心情极为迫切。

农业类型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求职者,造就了近几年才市上的“供小于求”现象,然而真是这样吗?

上述情况一般都是针对中高级技术人才而言,对于大多数的基层技术类岗位,还是企业占据主导,高级人才“若隐于市待发觉”,基层人才“现于市无关注”。在7AHR农业招聘求职超级QQ群内,活跃着两类“对立”的群体,一类是招聘企业,这类企业一般都位于欠发达地区,或者是较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这类公司在招聘职位时需要公司的领导及人事部门职员全方位出动,通过各种可用的渠道进行招聘,然而最后收获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类企业在QQ群发布招聘信息,或许会有几个求职者回应。另一类则是苦苦寻求工作的求职者,任凭他们在群内怎么喊破嗓子,还是不会有企业表示“关注”,久而久之,这类求职者也将离开农业行业,离开农业,也并完全是他们的错。

五、农业类型企业主动招聘意识不强 福利支出少

目前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大部分农业企业仍然为粗放型发展模式,因为资金及技术实力的因素,他们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产品市场,对人的照顾较少。在很多中小饲料企业中,产品科研投入较少,产品是请兼职技术顾问设计配方,从外面买来各种原料,经过混合包装后即对外销售,在这类企业中,只有卖出更多的产品,企业才能获取到利润,因此往往需要更多的销售类人才,不仅是小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中大型企业也只有将产品推向市场消化后才能获取利润,这就是为什么每每看到一个农业类型的企业招聘人才时大多数职位都与销售相关。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知道自己在“留人”方面比不上大企业,没有宽松的工作环境,较好的产品品牌以及丰厚的薪资福利,因此对员工的培训往往“力不从心”,天天堤防着自己的优秀员工被人“挖”去。对于加薪还是新招,很多公司往往选择了“新招”,他们认为“人的欲望往往是无限的,满足了今天,满足不了明天”。在部分企业中,也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招聘时给求职者描绘一幅美好画卷,然后求职者入职后以“一些理由”给求职者降薪,最后求职者主动走人,他们追寻的就是使用这样一种“廉价劳动力”,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类企业极少,大部分农业相关企业知道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太好,对员工的生活及人文关怀投入较多,不能以“薪资”留人,只能动以“感情”,农业企业很多都像一个大家庭。

六、改变当前困局 需要学校、社会、企业、求职者共同努力

目前从事农业相关行业的主力人群大多数来自于农村,他们知道,目前农村的落后需要政策扶持,需要技术支撑。可当下通过上学走出农村后再回去创业,进入“村官”的人士越来越少。种一年地,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农村留不住青壮年劳动力移迁的脚步。现在多数农村已经成为了“空村”。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谁也不能阻止农村的年轻人追求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让农村成为比城市更适合年轻人生存和发展的广阔天地,他们是不是就会愿意留在农村基层从事农业相关职位了呢?同时这类富有技术的人员还可以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帮出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还能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系统内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

现在的年轻人心态容易浮躁,有些只看眼前利益,有些过于功利化,有些则得过且过、消极怠工,这些都不利于年轻人的就业成长,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要培养年轻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用冷静理智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前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学校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时,要更多的进行职业规划上的培训,加强引导,尽可能让进入农学相关专业的学子最后都能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我们该看到大学毕业生心理脆弱的一面,也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看看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到底有几分。特别是大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内,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事和新的生活方式,容易心情压抑,甚至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在种种不适面前,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等诸多问题。我们这些处在大学生身边的人应自觉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并成功度过这个“磨合期”。

对于企业,应该转变思维,所聘员工并非单单是一种“劳动力”,而是一类不可缺的资源,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就看企业是否将其用在了正确的岗位。让一个员工发挥其潜能所带来的效益往往比在外屡次聘请新员工收效更大,留足企业该留住的,积极挖掘企业该需要的,做好人才长期储备,这样才能让企业新老员工完成顺利交替,才能让企业在农业这条绿色道路上越走越远。

资讯快速搜索

急聘职位

缤纷园艺